在口腔科室中,有一句出现频率极高的话:“医生,我只要能吃东西就好啦!”,仿佛能“咀嚼”这个诉求很简单,但其实拥有“咬物、咀嚼、发音”等多项功能的口腔颌面部结构复杂、设计精巧,一但出现咀嚼无力、关节疼痛、面颊塌陷、发音不清等问题的时候,可能口腔颌面部的固有平衡已经被打破,“只要能吃东西”这一听上去简单又合理的恢复口腔基本功能的诉求,其实需要付出比预想中更长的时间、更多的努力、医生和患者之间更多的交流与配合才能完成。
图1:a咬合协调需要关节-肌肉-牙齿的参与,b口腔行使咬合功能时类似杠杆的结构
与很多人设想的不同,实现“咀嚼”功能不仅仅需要的是牙齿,它还需要牙周支持组织、颞下颌关节、韧带、神经以及肌肉的参与。只有这些部件达到平衡状态,我们才能舒适且顺利的进行咬合和咀嚼,进而实现一整套复杂且高度协调的功能运动。
多数情况下,如果牙齿咬合这一环节出现了问题,例如牙周病或外伤导致的牙齿脱落,牙齿脱落后长时间不进行修复导致其他牙齿移位,喜食碳酸饮料或啃硬物导致的牙齿磨耗严重,又或是从小牙齿排列就很不整齐,随着年龄的增加、牙齿服役时间的延长,咬合关系出现异常,进而带来颞下颌关节和肌肉的不适症状,包括关节酸痛、张不开嘴、关节、颞区和头部疼痛,甚至有研究发现颞下颌关节的不良情况会伴随不良的颈椎位置,患者同时出现头部前伸、颈部疼痛的情况。
图2:咬合不佳导致的关节不适、不良姿势
那么,具体有哪些可能引起咬合关系紊乱的情况呢?
1.牙齿硬组织大量磨耗:包括夜磨牙、紧咬牙、酸蚀症、牙齿发育异常等情况;
2.牙齿个数缺失:包括外伤、根尖炎症或者牙周病导致的牙齿个数的缺失,而又不及时装“假牙”,导致周边及对合牙齿移位的情况,智齿的拔除不在此列;
3.牙齿排列不齐:包括错合畸形(“地包天”、局部“锁合”、下巴后缩等),严重牙周疾病导致个别牙齿“浮出”,智齿的伸长等情况。
正如之前所说,关节、肌肉、牙齿环环相扣、紧密关联。如果出现了“咬合不舒服”绝非简单把牙齿恢复成原来的或是外表好看的样子,就能解决问题,因为原有的咬合可能就不正确,只是由于神经肌肉长期的代偿勉力维持咀嚼功能;而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