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年人缺牙凑合凑合真的好吗

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:目前65~74岁老年人龋病患病率为98.4%。有超过90%的中老年人从来不进行定期的口腔检查,也不会定期洗牙。上海市老年人牙周健康率仅为14.59%。   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口腔修复科副主任医师朱梓园提醒,缺牙不仅会影响到口腔功能,还可能对全身健康、社会交往以及心理健康等产生影响。缺牙到底会带来怎样的健康问题? 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牙齿,但还是有些人认为缺一两颗牙没关系或者人老了迟早是要掉牙的,等所有牙都掉光了再镶牙也不迟。这些观念都是错误的,缺牙不补,危害很多。   

 (1)胃肠受累。

牙齿缺失以后,咀嚼功能变差,前牙缺失会影响咬断食物,后牙缺失会影响磨碎食物。咀嚼功能降低以后,未经充分研磨、捣碎的食物将直接进入胃肠道,这将大大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,还会影响到营养成分的吸收。长期如此,甚至可能引发消化系统疾病。 

(2)余牙遭殃。

牙齿缺失后,咀嚼的任务就落到了其他牙齿身上,同时由于缺牙空隙的存在,邻近的牙齿也失去了约束和依靠,这都会大大增加余牙的负担。若长时间不修复,可能会造成相邻牙齿的倾斜,以及与其咬合的牙齿的伸长等,继而引发龋病、牙周病,进一步加重对剩余牙齿的损害。当余留牙齿数量较少时,由于它们承担了过大的咬合力量,将会造成牙槽骨快速丧失,出现牙齿松动甚至脱落。缺牙时间越长、数目越多,对余留牙齿的影响将会越大。? 

 (3)影响面容和发音。

牙齿对维持面部的外观有很重要的作用,尤其是前牙对面部美观的影响非常大。前牙缺失会让人看起来缺少年轻活力,使人更显衰老。牙齿缺失,特别是前牙缺失,会造成发音不清,俗称“说话漏风”。发音不清会对患者的交际活动产生较大影响,甚至会影响到患者的心理健康。?

  (4)颞颌关节损伤。

牙齿缺失以后,因缺牙侧的咀嚼功能降低,患者可能会形成只用另一侧咀嚼的习惯,除此之外,缺牙数目较多或缺牙时间较长以后,会因为余留牙的倾斜、伸长等形成咬合干扰,造成咬合关系紊乱。这些都会影响到颞下颌关节的稳定,造成关节的损害等。?

  可见,缺牙不仅会影响到口腔功能,还有可能对全身健康、社会交往以及心理健康等产生一定的影响。因此,牙齿缺失以后,应尽早就医,并按照牙医的建议及时治疗。

?导致“老掉牙”的诱因有哪些?   龋病、根尖周病、牙周病、外伤、颌骨缺损等均可造成缺牙。   龋病俗称虫牙、蛀牙,是细菌性疾病,可以继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,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。如不及时治疗,病变继续发展,形成龋洞,终至牙冠完全破坏消失,其发展的最终结果是牙齿丧失。 

 根尖周病是指发生在牙根尖周围组织,如牙骨质、根尖周围的牙周膜和牙槽骨等的疾病。最常见的病因来自龋病、牙髓病,其次是牙周病。 

 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支持组织(牙周组织)的疾病,包括仅累及牙龈组织的牙龈病和波及深层牙周组织(牙周膜、牙槽骨、牙骨质)的牙周炎两大类。牙周疾病是常见的口腔疾病,是引起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,也是危害人类牙齿和全身健康的主要口腔疾病。其临床表现为牙龈炎症、出血、牙周袋形成、牙槽骨吸收,牙齿松动、移位、咀嚼无力,严重者牙齿可自行脱落或导致牙齿被拔除。老人牙齿松动脱落是自然现象,这是真的吗? 

 牙齿松动脱落的原因和牙周病密切相关。牙周病是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的各种疾病,是人类最古老,最普遍的疾病之一。严重的牙周病往往引起牙周骨质的破坏,老年人的牙周病较为常见且较严重。   牙周病不仅危害牙齿的健康,是引起成年人牙齿脱落的首要原因,更是影响心脏、肺、肾等重要脏器功能,导致各种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。因为牙周病可引起心血管系统疾病(心内膜炎,急性心肌梗塞,冠心病)、糖尿病、呼吸道及消化道慢性疾病,以及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。?

  牙周病的自我检测 

 (1)是否口臭   (2)牙龈是否疼痛,是否红肿,刷牙或嚼东西时是否会出血,牙龈间有没有脓液   (3)牙齿周围有没有牙石堆积,牙齿之间有没有缝隙   (4)牙齿是否有伸长,是否松动牙齿已经缺失了,怎么办?   

国际上对于牙齿健康提出了两个具体数字作为目标,其中一个是,另一个是。是指人到了80岁仍然能够保持20颗健康的天然牙齿,是指欧美国家提出的99%的人到77岁的时候,仍然能够保持22颗健康的天然牙齿。   当牙齿因种种原因缺失后,千万不能放任不管,要及时进行修复,安装合适的义齿,以恢复口腔的正常功能。?

  镶牙主要分为三类:

固定义齿,种植牙,活动义齿。   (1)固定义齿   固定义齿是患者不能自行取戴的一种修复体,仿真效果好,颜色逼真,使用时感觉比较舒适,容易清洁。固定义齿或适用于单个牙齿的缺损,颜色,形态的异常,或仅适用少数牙齿的间隔缺失,数目一般为1-3颗牙,需要借助旁边的牙齿以搭桥的形式修复。   有以下优点:固定义齿的咀嚼功能是靠真牙来支持的,咀嚼感与真牙类似;无需摘戴,经久耐用;舒适,无异物感,美观。   (2)活动义齿   活动义齿顾名思义,是可以摘戴的假牙,它的使用范围广,从缺失一颗牙齿到多个牙齿,甚至全口牙齿缺失,均能够用活动义齿修复,活动修复体分两大类,可摘局部义齿和全口义齿。   活动义齿的优点非常多,它适用范围广,无论牙齿缺失几颗,甚至全部缺失,均能够采用,几乎可以用于所有缺牙情况的修复;它制作简单,价格便宜;可以自行摘戴,便于清洁卫生。同时它也存在许多缺点,它体积大,部件多,初戴时常有异物感,需要时间适应;咀嚼力较差,避免吃过硬、过黏的食物。?

  (3)种植牙   种植牙是以外科小手术的方式将人工牙根植入缺牙区的牙槽骨内,当人工牙根与牙槽骨结合后,再在牙根上制作一颗逼真的烤瓷牙。种植牙在功能和美观上几乎和自然牙一样,是目前最接近天然牙的修复方式,被称为人类的第三副牙齿。 

?   总而言之,中老年人在牙齿缺失以后,究竟选择何种修复体,首先需要建立在自己现有病情的基础上,听取口腔专业医师的建议,并结合自己的期望,自身经济条件和时间,选择最适合的修复体。假牙是否也有使用寿命?   其实,每一副义齿都有自己的“寿命”,即便到了“预期寿命”后义齿没有损坏,它也丧失了实际的功能。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以及磨损的加剧,义齿的咀嚼效率在不断降低;材料老化使义齿形态色泽发生改变;附着有大量微生物的旧义齿会引起口臭,继而影响患者社交生活;缺牙区的牙槽骨会不断吸收,最终造成义齿与组织不贴合,出现固位稳定性能不佳等问题。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是,培养定期到临床医生处检查义齿的习惯,医生会做相应处理,以保持义齿的固位、支持与稳定,不对剩余口腔内的软硬组织造成损害。而且,没有一副义齿是可以用一辈子的,尤其对于活动义齿来说,不论是否损害,平均5年~6年都应更换一次义齿。老年人如何保养好自己的牙齿?

  牙病的预防首先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-即每天2次,早起后一次,晚上睡前一次,每次3分钟,并在饭后、睡前,保持口腔清洁,对不易去除的食物碎屑、软垢、牙菌斑,要用牙线清洁,必要时使用间隙刷;其次要均衡营养,同时应少吃甜食;经常用手指按摩牙龈,有助于牙龈的健康。轻叩齿是我国传统的中医口腔保健方法,可以促进牙周血液循环、增进牙周组织健康。但请大家注意,叩齿只是一种保健方法,而非治疗方法。如果牙齿松动、咬合错乱,叩齿往往会造成牙周组织创伤,不宜作叩齿保健;定期的洁牙即洗牙是预防牙周病的重要手段之一。每天认真刷牙并不能代替洁牙,每年需至少洁牙一次,每隔2-6个月再复查一次,如果发现新的牙垢,菌斑或牙结石,可再洗一次牙。?(年7月28日朱梓园副主任医师应邀参加新民晚报组织的第61期上海市社区健康大讲堂讲解《你有缺牙“拖延症”吗》)撰稿:朱梓园?编辑:徐英/朱佳玲

?预约看牙请添加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rnwqh.com/zlff/14667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  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地址: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123号 联系电话:15897845612
    当前时间: